各院、部、处、室、所、中心: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质量工程的意义
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学校“十一五”期间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继承和发扬我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全面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形成以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显著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建设内容
(一)“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本科教学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体系;形成居全国明显优势的品牌专业和鲜明的特色专业,并在全国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全面带动我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建设内容
(1)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体系。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探索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2)积极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形成居全国明显优势的品牌专业和鲜明的特色专业。
(3)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分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探索和建设。
(4)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二)课程资源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坚持“加强素质融通、提升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争在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案例课程、研讨课程、通识课程、网络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设有较大改善,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品质。
2.建设内容
(1)重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形成院级、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等四级精品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2)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通过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双语教学共享资源建设等措施,加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3)加大案例课程和研讨课程建设力度,全面推广案例课教学和研讨课教学。
(4)加强教材建设。继续打造全国一流的法学本科系列教材,积极参加国家“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5)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启用并进一步建设“中国政法大学网上研学平台”,积极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教育工程
1.建设目标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设内容
(1)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设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申报市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建成种类丰富、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升基地建设的品质。
(3)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创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发挥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功能。
(4)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加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力度和范围,积极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5)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通过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6)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力争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再上台阶。
(四)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素质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建设内容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校、市、国家三级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继续鼓励和支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
(3)教学名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大力表彰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开展教学名师评选和申报工作,逐步形成以校、市、国家三级名师为核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名师的示范效应,形成重视教学、鼓励教学的有效机制。4.加大“青年教师海外提升计划”的支持力度。
(五)开放教育工程
1.建设目标
突出开放性办学的基本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以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较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内容
(1)进一步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推进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采取鼓励措施,积极聘请外籍教师、专家来校讲学,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积极引进国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加强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在若干专业和领域与国外若干名校联合培养本科生。扩大国境外交换交流培养的规模和数量。提升现有本科生国境外交换交流培养层次,改革现有的本科生暑期交流班模式,探索交换交流培养新模式。
(4)加强本科生国内名校交换交流培养工作,努力提高本科生交换交流的数量,扩大交换交流培养的规模。
(六)职业伦理培育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培养具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特质的杰出人才的目标,突出营造以确立公平价值、公权意识、公心修养、公众情怀为内涵的教育文化,使师生树立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学科价值,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职业使命,履践“亲民仕众,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
2.建设内容
(1)建立完善学生职业伦理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以德修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职业伦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职业伦理建设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突出职业伦理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着力解决职业伦理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职业伦理教育“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建设职业伦理教育相关系列课程,组织编写配套系列教材。
(3)加强职业伦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职、稳定、高水平的职业伦理师资队伍。
(七)质量保障工程
1.建设目标
坚持现代教育质量观,加强质量保障组织建设,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保障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建设内容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结合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等具体措施,构建有理论、懂管理、善服务的学习性、服务性、效能型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
(2)建立校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定期采集学校和各院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公布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数据,建立适应校院二级管理需要的教学工作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院部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
(3)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依照其优秀标准完善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积极开展教学质量校内评估,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员评教和管理人员评教等措施,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八)支援工程
1.建设目标
结合我校学科和师资优势,积极参与推进国家的中西部建设战略和依法治国战略,积极参加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建设内容
鼓励并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举办专门的受援高校教师师资培训班,开展受援高校学生到我校交流学习,实施与受援高校在课程建设尤其是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计划。
四、“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学校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学院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二)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把“质量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充分合理地挖掘和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和发布项目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标准和基本条件,聘任评审专家,组织评审立项。项目采用院部先行立项建设、学校组织评审的原则。建立学校和院部两级立项建设的体系,引导和带动院部加强质量建设工作,扩大“质量工程”的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组成: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各院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
(三)经费保障
学校拨出专门款项设立专项基金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经费采取先立项、后补助建设经费的原则进行拨付。同时积极争取北京市财政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切实保证工程建设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
(四)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学校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工程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将“质量工程”确实建设成为我校的百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