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实验参与积极性普遍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突出。
(一)法学实验教学体系完整,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中心形成了“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侦查学实验中心、社会学专业实验室”的多平台的联合培养机制、“实验教学、法律诊所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的多模块整合培养机制;“重质量目标、重规范标准、重质量监控”的多环节质量保障机制的实验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了30门实验课程、15门含实验环节的课堂教学课程、162项实验教学项目。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和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相结合。
2.法律诊所:法律诊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受理真实案件的综合训练律师执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中心建有行政法律诊所、环境法律诊所、劳动法律诊所、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少年越轨法律诊所、刑事法律诊所6个诊所,诊所拥有全国最大的师资团队,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建设科学合理。我校诊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太平洋大学、美国大学、杜肯大学等合作,开展师资培训、交流、攻读学位和教学方法研讨等,并与国家环保部、人保部、司法部劳改局、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等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充分保证诊所学生受理案件的案源和诊所教学的开展。
3.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模拟法庭是一种以学生模拟法官、律师、公诉方等不同法律职业角色,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的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我校的模拟法庭教学涵盖了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所有主要的法律实务环节。
基于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中,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高,其中综合性实验占50%,设计性实验占约35%、基础性实验占10%,创新性实验约占5%。较高比例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大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提炼和总结法律事实能力、证据搜集与审查判断能力、法律推理和法律适用能力、法庭辩论能力与技巧。
(二)国际法模拟法庭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突出
近3年来,中心开设了《国际空间法》、《国际刑事法》、《国际人道法》等国际法模拟双语教学课程。国际法模拟法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国家、地区和国际的模拟法庭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国际竞争力获得了国际知名大学和机构认可。例如:外层空间法模拟法庭亚太地区选拔赛非英语国家第一名、所有参赛队第四名;国际刑事法院模拟审判竞赛最佳被告人方诉状奖和最佳检察官方辩手奖等10多项好成绩,有6名学生获得邀请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实习,2009年有1人获得了国际刑事法院的临时工作,多名优秀学生先后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法学院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研究生。
基于突出的人才培养效果,由凌岩教授等5人完成的《国际模拟仲裁与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综合集成、“产、学、研”一体
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这是我国文科院校第一批立项建设的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全国法学学科和法学院校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和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全国首家通过实验室认可的高校所属司法鉴定机构,所出具的报告能够获得国际7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认可。该机构在2010年被中央政法委遴选为国家级十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该实验室以法庭科学技术和证据法学为两大研究领域,以法医学、物证技术学和证据法学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与其他文科性院校相比,该重点实验室集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综合集成、“产、学、研” 一体等特色为一身,跨越医学、工学、理学和法学四个学科为一体的特色。实验室成员不仅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注重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而且把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丰富的司法鉴定实践经验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使实验室成为我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学科带头人还担任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使实验室成为法学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的重要平台。